-
世界遗产保护与合作中的中国贡献
提起世界遗产,很多人都不陌生,中国的长城、故宫、泰山,埃及的吉萨金字塔群、印度的泰姬陵、法国的枫丹白露宫、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都名列其中。在9月闭幕的第四十五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与2022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一道,反映了中国茶文化天人合一的理念与世代传承的知识体系。至此,中国已拥有57项世界遗产,其中文化遗产39项、自然遗产14项、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在世界遗产这部卷帙浩繁的画卷中体现出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
넶2 2023-11-19 -
中国动画创新演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近年来,中国动画创新演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精美的画面、鲜活的形象、动人的故事,吸引越来越多观众走进电影院,领略中华文化之美。传统文化题材动画不断推出精品,成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
넶12 2023-09-23 -
我国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行业标准获批发布
北京8月28日电(韩怡呐)28日,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媒体通气会上获悉,近日,我国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文化行业系列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由文化和旅游部批准发布。该标准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起草,主要用于指导和规范我国各门类非遗代表性项目数字资源的采集和著录工作。
넶6 2023-08-29 -
老手艺觅得新传人
在香港的太子花墟道附近,有一处以中式庭院设计的雀鸟花园。走入花园高低有致的树荫里,首先听到的是阵阵鸟鸣,映入眼帘的则是摆放着许多雀笼的小径。来到尽头,身着灰色背心的老人戴着老花镜,正不疾不徐地为竹丝雀笼刷漆。
넶4 2023-08-20 -
以青春之姿激活非遗 95后和00后搭档昆曲主播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最近,在“非遗主播沙龙江苏站”舞台上,95后和00后两位青年昆曲演员带来一段《牡丹亭·惊梦》,婉转的唱腔,细腻的演绎,编织起如梦意境。
넶5 2023-08-20 -
现代科技守护古老敦煌
八月初,记者走进莫高窟351窟。狭窄的洞窟里搭起了架子和采集设备,敦煌研究院数字化团队正进行数字化采集。眼前古老的洞窟,将被定格在此刻,在数字世界中获得“永生”。
现代科技,一边帮助彩塑与壁画“赛博永生”,一边为古老敦煌“祛病延年”。近年来,敦煌研究院在科研方面的“硬实力”有目共睹:多项文物保护科技成果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联合其他机构成立了我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国家古代壁画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接了多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项目,还走出国门,为吉尔吉斯斯坦、缅甸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和中国方案。未来,敦煌研究院还有望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넶6 2023-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