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庆阳:水网织密 让黄河水滋润幸福生活
陕甘宁盐环定扬黄甘肃专用工程提质改造项目甜水堡水库。庆阳市盐环定扬黄续建工程建设管理局供图
庆阳4月28日电 (记者高翔)记者从甘肃省庆阳市政府获悉,4月28日,陕甘宁盐环定扬黄甘肃专用工程提质改造项目通水运行。这项跨越30余年的“生命工程”再一次焕新升级,更好保障庆阳市环县、庆城、西峰3县(区)22个乡(镇)89.3万人生产生活用水。
庆阳是一个资源型、工程型、水质型缺水问题并存的地区,全市水资源总量13.7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不足300立方米。加之受季风气候影响,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多,冬春季极易出现旱情,水资源短缺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上世纪80年代,为解决陕甘宁3省区毗邻区域的干旱地区人畜饮水问题,国家决定启动实施盐环定扬黄工程,甘肃专用工程于1992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2009年4月,扬黄续建工程开工,2012年7月开始向环县县城供水,彻底解决了环县20万多人长期缺水问题。随后,庆阳市利用扬黄续建工程富余水量,将黄河水引至庆城县和庆阳市区,让更多老区人民喝上了黄河水。
2023年9月,经甘、宁两省区政府协商,总投资3.66亿元的扬黄工程提质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在两省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庆阳市克服跨区域施工、地质环境复杂等困难,历时1年零7个月,建成宁夏盐池县惠安堡镇李家大庄村至甘肃环县甜水堡水库21.1千米复线管道、甘肃专用泵站及2500立方米高位水池,采用1400毫米大口径压力钢管替代老旧管道,引水流量达到2.91立方米/秒。
“百里调黄河,高原起平湖”。盐环定扬黄甘肃专用工程建设运行30多年来,累计引调黄河水近1亿立方米,不仅解决了老区群众饮水难题,更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这项重大民生工程,从一期工程仅解决甜水镇周边不足万人饮水到续建工程将黄河水送上董志塬,从年调水量不足百万立方米到2024年突破1600万立方米,从解决基本人饮到支撑产业发展,工程效益呈几何式增长,让黄河水惠泽万家,甜在了老区群众心头。
(责编:邵兰、王彤)
-
拦截“天外来客” 我国发布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方案设想
合肥9月5日电(记者吴慧珺、贾稀荃)记者5日从在安徽省黄山市举办的第二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获悉,我国正在策划实施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并发布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方案设想,任务计划选用“伴飞+动能撞击+伴飞”模式。
-
第三代核电锚定100%国产化,向国际最高水平赶超—— “国和一号”的自主创新之路
两组数字合起来,就是“国和一号”的一份亮眼“简历”。“国和一号”是依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开发的三代核电自主化标志性成果,是完全自主设计的中国核电技术品牌,代表当今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
-
第十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将于9月22日至10月8日举行
北京9月4日电 (记者韦衍行)9月3日,第十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宣布,本届黄梅戏艺术节将于9月22日至10月8日在安庆市举行。
-
以运河为媒 促交流互鉴
运河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和精神家园,承载着人类互联互通、共享资源的美好愿望。穿越历史,日夜奔腾,它们发挥着水网主骨架和水运大动脉等功能,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
汇聚媒体力量 书写时代篇章
古巴和中国是好朋友、好同志、好兄弟,这是我们共同追求高质量合作的坚实基石。通过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我们在文化、科技、教育、体育、数字经济和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实现交流与合作,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